beat·365(中国)唯一官方网站-European Cup Platform

服务支持Service

To first-class products
Quality service to meet customer needs

售后保障 解决方案 学术交流 问题解答 下载中心

地沟油从餐桌毒瘤到翱翔天际的绿色蜕变

发布时间:2025-08-25 08:47:34         点击:197

地沟油,这一曾让公众闻之色变的餐桌“毒瘤”,如今正以清洁能源的姿态翱翔天际。从下水道暗渠到飞机燃料箱,这场跨越十余年的蜕变,折射出中国科技突破与资源循环的双重智慧。

在2010年前后,地沟油是餐饮业的隐秘伤疤。城市下水道隔油池中,暗红色膏状物经简单过滤、加热后,便被黑心商贩重新包装成“食用油”,通过小餐馆回流餐桌。这类油脂含铅量超标数百倍,黄曲霉素毒性是砒霜的68倍,长期食用可诱发胃癌、肠癌等十余种癌症。国务院办公厅为此启动专项整治,但仅靠堵截难以根治,每年数千万吨废弃油脂的出路成为难题。

地沟油的转变

地沟油的转变

转折点出现在2011年,荷兰SkyNRG公司初次将地沟油加氢技术应用于航空燃料生产,中国科研团队随即展开技术攻关。地沟油含氧量高达11%,远超传统原油的0.1%,其脂肪酸类化合物会毒化炼油催化剂,杂质含量更是普通原油的50倍以上。中石化镇海炼化团队历时五年,开发出专用镍基催化剂与梯度加氢工艺,通过200℃高温下的深度脱氧、选择性裂化,将甘油三酯转化为C15-C18直链烷烃,再经异构化提升低温流动性。2024年,亚洲初套10万吨级生物航煤装置投产,标志着技术完全国产化。

炼化生物煤油

炼化生物煤油

成本曾是一大障碍。生物航煤价格是传统航煤的3倍,但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减少53%。若中国航空业全面替代,年减排量相当于种植5亿棵树。更关键的是,我国每年产生340万吨废弃油脂,若全部转化为航煤,可满足国内15%的航空需求,同时切断地沟油回流餐桌的链条。

从“毒油”到“绿能”,地沟油的重生之路印证了“变废为宝”的可行性。当一架架飞机载着生物航煤冲上云霄,这场能源革新不仅解决了环境与健康的双重困局,更开辟了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范式。

 

上一篇:ICP光谱分析仪护航地沟油生产生物柴油远离金属残留隐患 下一篇:ICP光谱分析仪赋能厨余废油绿色蝶变

- 全国统一免费售后服务热线 -

400-0833-980

beat365唯一官网

工作时间:9:00-18:00
地址:无锡市滨湖区马山梁通路19号